患者 男 64歲 主因雙側膝關節疼痛5年余,在嘗試了所有保守治療后,膝關節疼痛未得到有效緩解,嚴重影響生活,經其他患者介紹,到大理州中醫院骨傷一科就診,汪金榮主任查體及閱片后診斷為雙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建議行雙側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手術,患者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先行右側膝關節表面置換。
術前全長下肢負重位X片+正側位X片
骨傷一科汪主任完善各項為期手術準備,精心制定手術方案,手術方案除了對精確度要求外還在于這次手術所用關節假體是金約應醫療高屈曲膝關節假體。
股骨髁特點:
1、股骨前髁內面多條凹槽設計,增加股骨髁與截骨面把持力;
2、BOX開放式設計,從而實現膝關節高屈曲無需額外股骨后髁截骨;
3、加深、長、寬且偏外的股骨滑車溝保證在膝關節活動髕股關節完全充分接觸;
4、股骨髁優化凸輪設計,在屈曲>120度時,高匹配的凸輪機制提供第三承重面;
5、小半徑J型股骨后髁膝關節深屈曲時避免高負荷,在屈曲100度以上時,能保持與墊片的接觸面積;
6、BOX壁高拋光----減少聚乙烯磨損;
7、髁間窩后置,截骨量比同產品少,力求最大程度保存骨量,維持關節屈伸間隙平衡,為翻修儲存足夠的骨量;
8、Open Box 后移設計保留骨量,維持了前方骨質的連續;
9、允許膝關節155°高屈曲活動度;
10、AP數值范圍為55-76mm,每3mm遞增,接近于定制設計。
脛骨墊特點:
1、立柱后移2mm增加了屈曲度數,減小半脫位風險,立柱加長與傾斜高屈曲時增加股骨的后滾;
2、立柱前方斜切與傾斜高屈曲時增加股骨的后滾;
3、減少膝關節深屈時髕骨可能發生撞擊,允許2度的過伸;
4、脛骨墊4°后傾緩解韌帶張力并增加股骨后滾;
5、前方斜切深屈曲可減少髕韌帶張力,減小對脂肪墊的壓力和摩擦,使Q角更趨正常,減少膝前痛;
6、后方減薄較低的脛骨墊片后緣可減少接觸應力,避免膝關節高屈曲時邊緣負荷增加、有利于維持深屈側副韌帶的張力。
脛骨托特點:
1、髓腔柄嵴有3°后傾并稍偏內側--更符合生理解剖,使假體始終位于脛骨中央;
2、解剖型脛骨托設計能夠增加對脛骨截骨面覆蓋,特別是脛骨的后內側;
3、高屈曲型脛骨托表面是高拋光設計,以減少脛骨墊的底面磨損。
完善各項檢查后于2017年2月16日在硬外麻醉下行右側膝關節表面置換術。
汪主任在進行精確截骨
術后正側位X片